
米其林大中華及蒙古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葉菲先生
編者按:在“一切皆可持續”的愿景指引下,米其林中國在2024年持續推動綠色輪胎、智能化服務和綠色工廠建設,致力于為綠色出行提供環保選擇,并引領行業邁向可持續未來。米其林中國的創新舉措與合作精神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作為米其林大中華及蒙古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葉菲領導米其林中國加速本土市場的綠色轉型,推動綠色產品和技術的廣泛應用。通過優化產品、深化合作與持續創新,米其林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進一步鞏固了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米其林阿爾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現場

米其林71%可持續材料輪胎在2024進博會上亞洲首發

米其林競馳EV輪胎
2025年1月11日,第八屆博鰲企業論壇在海南盛大召開,吸引了全球眾多企業領袖共同探討未來的機遇與挑戰。米其林中國再次成為業界焦點,并榮獲“2024年度ESG節能減碳創新企業”獎,以表彰其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卓越貢獻。
米其林中國能夠獲得這一殊榮,離不開葉菲的卓越領導。自擔任米其林大中華及蒙古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以來,葉菲始終秉持“一切皆可持續”的企業愿景,致力于實現“人、利潤與環境”之間的互利共生,推動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雙贏。在他的帶領下,米其林中國不僅在傳統輪胎業務上持續拓展,更在ESG(環境、社會、治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在節能減排和綠色創新方面的突破。
葉菲的前瞻性戰略眼光和卓越管理能力,使米其林中國在數字化、智能出行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新興領域取得了突出的市場業績,穩居行業領軍地位。正因如此,葉菲被評為“2024年度十大影響力人物”,充分認可了他在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卓越貢獻。
在葉菲的領導下,米其林中國將繼續踐行綠色創新,推動企業與環境、社會的共同進步,為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創新驅動,邁向可持續未來
在華工廠持續推進光伏項目,綠色工廠拔地而起;推廣綠色輪胎產品,致力于全生命周期減少碳足跡;打造綠色總部大樓,樹立環保建筑標桿。同時,為了精確衡量可持續發展的效果,米其林還對其環境影響進行了貨幣估值……
葉菲畢業于北京外交學院,2000年加入米其林。2012年,他赴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深造,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為日后在戰略管理方面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并為他2022年擔任米其林大中華及蒙古區總裁職務做好了充分準備。

2025上海米其林指南發布會

米其林上海工廠改擴建項目二期工程開工奠基儀式
葉菲特別注重綠色技術創新,帶領公司加大對綠色技術的投資,推出環保性更強的輪胎和出行服務。這些創新不僅贏得了市場高度認可,也進一步鞏固了米其林在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葉菲認為,未來的競爭不再局限于產品本身,而是取決于企業應對環境挑戰的能力。因此,他始終強調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的整體解決方案。
如今,米其林已不只是全球輪胎行業的領導者,而是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制造商,為人們提供改變生活的復合物和非凡體驗。在中國,米其林在輪胎、互聯解決方案、聚合物和復合物解決方案、生活方式四個業務領域推動可持續增長。
除了業務轉型,葉菲在米其林內部文化建設和團隊創新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堅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源自人才,因此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包容且高效的企業文化。在他的領導下,米其林中國位于上海的新總部大樓不僅達到了全球嚴格的綠色建筑標準,還獲得了LEED和WELL雙鉑金級認證。這不僅提升了員工的工作環境,也彰顯了米其林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堅定承諾。
綠色工廠,提升品質與效率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日益重視,企業在綠色轉型和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作用愈加關鍵。作為出行領域的領導品牌,米其林在中國的多個工廠通過創新與研發,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并為實現全球“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米其林認為,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的核心方向,米其林在中國的發展戰略也與此保持一致,既要推進技術創新,又要減少碳排放,力求為“雙碳”目標的實現作出貢獻。
自1989年米其林在北京設立首個代表處以來,公司便開始在中國市場深耕。1995年,沈陽輪胎工廠的成立標志著米其林在中國業務的進一步擴展。此后,米其林在中國的投資不斷加大,現已在上海和沈陽設立工廠,員工人數接近7000人,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同時,米其林不斷探索綠色發展路徑,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環保項目的實施。葉菲始終強調,企業不僅要關注眼前的經濟效益,更要有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眼光,從而履行社會責任。
在沈陽和上海工廠,米其林已經取得顯著的綠色轉型成效,尤其在能源優化和綠色生產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自1995年建廠以來,沈陽工廠已發展成為米其林集團全球投資最多、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工廠。沈陽工廠不僅承擔著重要的生產任務,還肩負著成為米其林全球首個“碳中和”生產基地的重任。為此,沈陽工廠已于2024年9月啟動太陽能項目的第四和第五階段工程,進一步提高綠色能源的使用比例,預計到2028年實現“碳中和”。
此外,米其林上海工廠也在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去年底,上海工廠的二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擴建后高性能子午線轎車輪胎的年產能將從850萬條提升至950萬條。未來,上海工廠將以智能化、數字化為核心,建設成為一個更加靈活、綠色和智能的“未來工廠”。葉菲表示,隨著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出行行業和消費者對于綠色、智能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也為米其林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多機遇。隨著此次改擴建項目的順利開展,上海工廠未來會繼續以更多高質量、高性能的產品不斷滿足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
自2022年起,米其林在華工廠和中國區總部均已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邁出了綠色生產的重要一步。此外,各工廠還不斷提升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水平,利用大數據對生產、設備和能耗進行節能分析,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和碳排放。這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米其林在綠色轉型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綠色出行守護美好生活
米其林的主要業務是設計、生產和銷售各種類型的高品質輪胎,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卡車、摩托車、自行車和飛機輪胎。從產品設計、生產、運輸、使用到回收利用等各個環節,米其林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采取多種措施節能減排,推出創新型、更環保的產品。

米其林中國區新總部大樓

米其林沈陽工廠
米其林的綠色輪胎不僅注重環保,還在性能方面取得了顯著提升。公司致力于研發低滾阻、高效能的輪胎,旨在減少車輛行駛過程中對能源的消耗,從而降低碳排放。2021年,米其林針對電動汽車的需求,率先在中國推出了電動汽車輪胎。目前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米其林品牌輪胎原配搭載率達30%。此外,米其林并不滿足于有一款適用于新能源車的輪胎,而是要讓所有的米其林輪胎都能完全適應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要求。
除了性能上的創新,米其林還特別注重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通過延長使用周期,車輛可以減少輪胎更換的頻率,這不僅有助于降低資源消耗,還能減少環境污染。此外,米其林在輪胎的數字化管理方面也持續創新,利用先進技術實時監控輪胎的運行狀態,從而在保證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在推動綠色輪胎的同時,米其林還積極倡導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公司在推動輪胎回收和資源再利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米其林堅持“生產者責任延伸”原則,推動行業政策改進,確保輪胎的回收與再利用成為常態。今年進博會上,米其林成功推出含有71%可持續材料的賽事輪胎,標志著公司在可持續材料領域的又一突破。展望未來,米其林計劃在2030年將輪胎產品中的可持續原材料比例提高至40%,2050年達到100%。
除了輪胎之外,米其林還在拓展多元化業務,可持續仍然是重要的方向。2016年,米其林指南開啟在中國內地的尋味之旅,持續為消費者推薦優質的餐廳。米其林指南在2020年首次設立“綠星獎”,為的是鼓勵那些推動可持續餐飲的模范餐廳。獲得綠星獎的餐廳,在環保食材使用、減少食物浪費、減塑環保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響應和行動。目前,中國內地已產生4家綠星餐廳。去年,米其林還通過進博會將新業務ResiCare引入了中國。ResiCare研發生產環保無毒、高性能粘合劑,用于輪胎、傳送帶、膠合板、絕緣材料等生產制造領域,滿足不同工業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踐行社會責任,彰顯企業擔當
去年米其林中國推出了全新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S.E.E.D。它是安全、環境、平等和發展的英文縮寫,也是一顆米其林踐行社會責任的“種子”。米其林正在通過發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人才優勢,來應對緊迫的社會挑戰,助力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關懷那背后一個個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米其林阿爾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在內蒙古阿爾山市正式啟動。通過“每一條輪胎都算樹”的公益號召,米其林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參與大興安嶺瀕危物種守護計劃公益項目,旨在積極推動物流領域的環保協同行動,以助力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2024年秋季至2025年春季,米其林以合作伙伴與用戶的名義在阿爾山地區種下約2萬棵樹,用于蒙古原羚等野生動物救助場區域的生境質量提升,為構筑生態安全屏障貢獻一份企業力量。
此外,米其林長期開展的社會責任項目包括持續做了20余年的道路安全行動,在四川、云南、上海等地進行的助學項目。米其林鼓勵每位員工自主提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方案,運用企業的核心優勢,以創新、規模化、可持續的方式來幫助解決社會問題。
創新與綠色轉型,引領未來發展
米其林中國的成功,源于公司對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深刻理解。公司不僅專注于核心業務的持續發展,還致力于通過創新解決方案為消費者帶來更愉悅的體驗。
如今的米其林始于輪胎,但不止于輪胎。未來,通過提供創新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米其林期待與更多個人、企業和行業攜手,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