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15:58:22 作者:方媛

余曉凱
在當前去全球化趨勢的背景下,并購重組成為企業深化發展、拓寬疆域的重要途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少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策略,成功開拓新市場,增強品牌影響力。它們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經驗積累及國際化布局,逐步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一定的影響力。尤其在醫療行業,并購整合在促進了科技升級和成本優化,使企業步入高效發展軌道的同時,也對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管理公司總監余曉凱,自研究生畢業以來便專注于企業并購整合與風險控制領域。憑借其在醫療并購整合方面的經驗,以及基于對行業深入洞察而創立的[H-CMIRC]理論,以新型風控思維助力中國醫療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為醫療企業并購整合領域的風險控制方案提供了新的視角。
以新型風控思維推動醫療企業健康發展
余曉凱在一個充滿醫學與商業氣息的家庭中成長,經歷與醫療和企業經營緊密相連。他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則是企業家。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童年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母親的醫院度過。醫院的走廊、護士臺、醫生辦公室成了他的第二個教室,他與各科室的醫生們建立了深厚的關系,并因此對醫學產生了興趣。母親也希望他能夠繼承她的事業,成為一名醫生。同時,在父親的引導下,他常常參與到企業的日常運作中,親眼見證企業在選品、研發、生產、合規等各個決策的過程,感受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困境。正是這些經歷,讓他逐漸認識到,有效進行風險控制,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除了醫療和商業,余曉凱還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小學時,他便是學校樂團的成員,演奏大提琴并參與了多次市級演出。音樂帶給他寧靜與滿足,也讓他學會了專注與團隊合作。此外,他還熱愛書法,魏碑書法的學習,讓他從中感悟到沉穩與耐性。這些愛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他未來工作中對待企業和企業家的心態。
高考后,余曉凱選擇了金融專業并被北京大學錄取。在北京大學的求學過程中,余曉凱對商業及金融的運作和風險控制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與此同時,他始終保持對生物醫學的興趣,在北大修學了心理學雙學位及多個生物醫學的通選課程,并參與了生物醫藥企業和醫院的多個調研工作。研究生畢業后,他加入了一家私募股權機構,起初他并未預料到自己會進入醫療行業,但機緣巧合下,他被分配到醫療行業的并購整合項目中。
在工作中,余曉凱有機會將自己早期對醫療的了解與金融專業的知識相結合,開始深入思考醫療行業的并購整合與投資風險控制。他的職業生涯逐漸聚焦于如何在醫療領域內發現投資整合機會、甄別風險、有效管理投資及風險控制,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框架。如今,他的工作不僅僅停留在對行業的理解,更是融合了自己對企業風險控制的深刻思考,以及如何推動醫療企業的健康發展。
雙向驅動高質量并購
“隨著近些年‘走出去’與‘引進來’需求的不斷提升,大多數醫療企業都具有企業商業屬性和科學創新屬性兩種特點,在企業運營和收購整合中,需要平衡兼顧保存這兩種屬性特點,這是一件有難度也有意義的事。”余曉凱經常思考并努力探索出他自己的答案,他表示,“商業世界運行的機制有時候更像藝術,而科學領域的創新探索要求的是嚴謹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兩者之間的結合需要大智慧,同時也需要明確這兩個領域的底線,在確定各自底線和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商業和醫療科學才能有機結合成一家成功的醫療企業。”
2012年,在剛進入私募股權行業后,余曉凱便參與了一家已上市中國藥企的私有化及后續收購整合的項目,這是當時并不多見的項目案例。盡管私有化過程相對順利,但后續在進一步協助公司尋找收購標的并完成收購整合上,由于管理層過于在意資產的科學研究價值而忽略了潛在的商業價值,因此,對收購標的價值有偏差性判斷。加之商業談判上欠缺靈活性,最終未能將一塊優秀資產收購,讓公司錯失了一次將業務版圖快速發展壯大的機會。這件事對余曉凱未來的風控思想體系建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讓他意識到“風險控制”不僅僅是保守的防御性工作,而且是有機結合于企業業務活動中,甚至能夠解決風險控制缺位問題。
2014年,余曉凱參與了一家全球排名前五的法國動物醫藥企業CEVA的收購整合項目。在2014到2018年間,這家法國公司在國內曾與多家潛在合作收購方有過深入仔細的協商談判。余曉凱了解到歐洲企業對于被收購方有多重維度的要求,比如藥物研發流程的要求和生產質控體系的管控等,這些合規風控標準對于當初的國內動物藥企來說是較高的要求。余曉凱發現了這中間的差距,搜索篩選出了一家行業內較優秀的企業并與之溝通協商,協助整理了研發及生產的內控整改方案,最終他篩選出的這家企業完成了被收購,并實現了合理的業務人員渠道整合。這再一次驗證了余曉凱在醫療行業收購整合中風險管控理論的觀點。談到這一經歷,余曉凱說:“醫療行業并購整合的風險遍布企業的每個分支部門,風險控制也需要從分支部門開始執行和滲透,風險控制不是業務的底線,而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另一動力。”
2018年,另一家海外上市的藥企私有化并購案中,余曉凱代表其所在基金深度參與了前期的盡職調查及談判工作。并購整合過程中,余曉凱發現該公司核心產品具有良好的免疫提升效果,但醫院渠道可能會限制其未來發展,也無法讓該藥品惠及更多人,為了防范渠道和銷售風險,余曉凱建議拓展更多非院內渠道,加深DTP藥房渠道壁壘、增加自費比例等措施。2019年,該公司產品因其免疫提升劑的作用而被市場關注,而余曉凱提出的非院內、藥房、互聯網渠道拓展的要求,使該藥品能夠以更快更有效方式送達社會的各需求點。這讓余曉凱再次確信,醫療企業各方面風險控制需要有提前量,無論中后臺還是前臺部門,都需要有“居安思危”的風險意識,而這種意識需要在系統化梳理、培訓、實行后,才能真正產生對企業有裨益的效應。
在后續的幾年中,余曉凱又深入參與了4個醫療產業里的收購整合項目,逐漸豐富了他的風險控制理論。在他看來,醫療收購整合的風控包含“三個階段”和“六個維度”。“三個階段”分別是收購整合前、收購整合過程和收購整合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而“六個維度”則涵蓋宏觀經濟與行業前景、管理層能力、研發及專利水平、產品及商業化能力、財務法務質量、真實潛在的協同效應等多個方面。
基于以上的理論和經驗,余曉凱將其創新的醫療整合風控方法整理為[H-CMIRC]理論(Healthcare-Comprehensive M&A Integration Risk Control);同時,推出了“H-CMIRC醫療并購整合風控平臺”。該平臺包括對醫療行業并購領域起到監控提示作用的“醫療行業投資風險監測系統”,醫療并購前期的風險評估體系“醫療行業并購風險評估系統”,以及并購后日常運行中風險控制體系“醫療行業商業運營風險控制系統”,能夠為醫療行業收購整合風險與措施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務。余曉凱希望以創新的醫療整合風控經驗助力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雙向驅動企業高質量并購。
用科學的方式給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在余曉凱的職業生涯中,他始終秉持著一個信念:通過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專業能力,為社會帶來積極的變化。他深信,中國醫療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中擁有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在并購整合與風險控制的領域,通過高效的資源整合和創新,能夠使企業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余曉凱創新的項目全程完整風險評估,解決了業界長久存在的“風險診斷不清、風險確認不全、風險過程管控較難”等問題,他的[H- CMIRC]理論成為行業領先的理論,也切實地被多家資產管理機構應用于日常工作中。
作為一名投資風控人,余曉凱不僅致力于幫助醫療企業進行并購整合,更注重收購整合中的風險控制與管理。他認為,醫療行業的每一次變革和創新,都應當以社會福祉為出發點。
面對未來,余曉凱希望與同行一道在醫療行業幫助更多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整合完成重生和革新。他相信,收購、兼并、整合將給中國醫療行業克服現有問題帶來新的發展動力。“這是一個以科技為帆、風控為舵的大航海時代,每個醫療企業需要確定自己遠航的目標,甄別航線上的暗礁風險,并與沿途各種文化與環境中的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在科學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乘風遠航。”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