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13:41:19 作者:文志

高作鎮陳甲村黨總支書記魯曼 今年的全國兩會,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建湖縣天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作鎮陳甲村黨總支書記魯曼的行李箱里裝了一幅火雞羽毛做的卷軸畫,她把這幅由村民手工繪制的羽毛畫帶到全國兩會上,向代表、委員和媒體朋友展示了來自家鄉的鄉村之美。 作為一名肩負重托的全國人大代表,魯曼用青春在鄉村熱土上播撒著希望的實干故事。作為一位新時代的“新農人”,魯曼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助力農村變富變美,讓“小愿景”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圖景”之中。她心揣家國情懷,肩負人民的重托,用心用情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全身心地履行了自己神圣的職責與使命擔當。 以身作則投身于振興鄉村大戰略 魯曼生于1985年,江蘇濱海人。2011年,魯曼放棄了城市的白領工作,和丈夫一起回到陳甲村老家,創辦了江蘇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曼”),開啟了養殖火雞的創業道路。魯曼指著她的養殖場說:“這些火雞棚都是我們親手搭建的,上面是石棉瓦、下面是油布,地上是搭棚用的磚頭。”順著她手指的方向,一張創業初期的老照片映入筆者的眼簾。 身穿工作服、腳踩黃膠鞋,起早貪黑觀察雞舍,挑糞拌飼料……這是魯曼創業早期的日常。在魯曼的左手手背上,有一道隱約可見的傷疤。“這是當年被火雞撓傷留下的,已經十幾年了。”魯曼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一只成年火雞大約三、四十斤,一般都是一手抓一只。我一著急就一手抓了兩只火雞,結果有只火雞掙扎得厲害,就把我撓傷了。由于著急送貨,天氣也冷,手凍僵了也沒感覺,等發現的時候傷口已不好處理干凈,留下了疤痕”。 起早貪黑觀察養殖情況、用蛇皮袋拎著火雞去酒店挨個推銷,加之鄉鄰們的質疑……回憶起最初創業時的迷茫和艱辛,魯曼很慶幸自己從未打消回鄉創業的決心和信心。最終,憑借鉆研肯干的精神和韌勁,夫妻倆的養殖技術日益精進,火雞養殖漸漸有了起色。“軍曼”也從最初幾間校舍改建的養殖場,逐漸發展成集種植養殖、互聯網銷售、加工、研發、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擁有1000畝養殖基地、年產值近億元。 事業的成功,使魯曼深刻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化農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吸引年輕人回村干事創業,不能光靠情懷,而是要讓他們看到在農村發展的希望和機會。一個“魯曼夢想”的實現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微乎其微,但許多個“魯曼夢想”的實現,其背后是許多個村子的脫貧致富,更是鄉村的全面振興。本著這一理念和目標,魯曼認為,加快鄉村振興必須重視縣域農產品品牌的打造與推廣,這樣才能提高農村特色產品附加值。 在打造農產品區域品牌上,魯曼表示,希望在政府的指導下,調動各類資源和資金,充分利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優勢吸引社會關注度,依托農博會、生態旅游節、特色產品豐收節等展銷平臺宣傳品牌理念,擴大鄉土農產品知名度,有效提升農產品銷售的高質量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農村出現了更多新情況、新挑戰,作為一名來自農村領域基層的人大代表,更應該扎根鄉村,聯系群眾,多聽群眾心聲,注重調查研究。魯曼深知,坐在家中,民情民聲不會找上門來。只有深入田間地頭,多看多想多干,才能真正了解百姓所思所愿所盼。 用知識和理念為鄉村振興發光發熱 近年來電商直播發展突飛猛進,在農業產業升級、促進返鄉創業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電商直播不僅有效解決了農產品去庫存的問題,還有利于小農戶與農產品大市場的有機銜接,并賦能鄉村文化旅游的發展。魯曼認為,自己應帶頭多渠道培養直播運營人才,更好助力鄉村振興。“一個人富不算富,帶著村民一起富才是真的富。”為此魯曼發起成立了生態養殖的專業合作社,利用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形式向村民傳授火雞養殖技術,并借助互聯網資源為農產品生產、銷售搭建產業平臺……順應蓬勃興起的電商浪潮,她開始以互聯網銷售為重點,帶動周邊一大批農戶增收。 但受農村電商基礎條件、人才支撐方面的影響,農村電商直播發展還存在著缺乏特色品牌、平臺設施落后和農村主播不專業等問題。魯曼認為,農村本土主播大多對直播平臺規則、直播營銷策劃知之甚少,也沒經過專業的培訓,進而影響目標產品的經營成效。“成功的路上一定會經歷更多的失敗。在轉型路上我踩過很多坑、克服了很多困難,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一次意外的柑橘銷售小插曲,堅定了魯曼走轉型發展道路的決心。 2019年1月,湖南省保靖縣椪柑大面積滯銷,湘西果農向全國緊急求助,聯系到了當時已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魯曼。魯曼前往當地竭力幫忙聯系銷售,借助多種電商平臺,解決了100多萬斤柑橘的銷售難題。“這次是椪柑滯銷,下一次如果是土豆、白菜,又或者是其他農產品滯銷怎么辦?今年的問題解決了,那明年、后年呢?”湘西椪柑滯銷難題解決了,但她覺得肩頭的責任更重了,“農產品銷售不能只依賴外界幫助,鄉村未來發展離不開農村人才供應鏈和農產品供應鏈的完善”。 魯曼在思考中認識到,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仍存在農產品滯銷,說明在基層知曉并利用網絡平臺的農戶還不多,電子商務在培育農村品牌、農業轉型升級、帶領農民脫貧增收等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加強農民的相關培訓非常重要。“我是在建湖創業成長起來的,經歷了很多的培訓,也深知培訓的重要性。要做好農村人才供應的問題,就要讓人才掌握真正的技術和知識,讓人才明白在農村能夠干什么,才能更好地實現鄉村建設和發展。”魯曼說。 于是魯曼把目光投向了高校畢業生、回鄉人員、留守婦女等群體。2015年,她創立了“鄉旮旯眾創空間”,把有志于在鄉村創業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免費提供創業輔導,吸引很多高校畢業生加入農村創業中。2020年,她又成立了軍曼職業培訓學校,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講座、提供職業發展規劃等形式,帶動青年農民掌握運營技巧、提升營銷能力,學會直播推介變身“新農人”。她還積極與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借用科技力量引領返鄉創業的年輕人進行產品創新,為有創業夢想的“新農人”提供更多助力。 “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帶領大家更好致富。”魯曼介紹,軍曼職業培訓學校成立至今,舉辦培訓超過335場次,培訓總人數超過20000人。未來,還將有更多“新農人”不斷從這里收獲成長。“這些年村里的變化,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了發展的機會。”看著眼前的村莊,魯曼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據了解,陳甲村依托“軍曼”自建的電商平臺“鄉旮旯網”,以“基地+農戶”形式,打造“線上+線下”現代智慧農業,直播帶貨成為村里的“新農活”,八成以上的村民都能夠嫻熟利用網絡銷售農產品。如今,陳甲村已發展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致富示范村”。 魯曼在全國兩會期間通過直播介紹相關政策 魯曼開展助農培訓 做扎根鄉村振興鄉村的一顆“釘” 從“新農人”到全國人大代表,這個身份的轉換對魯曼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更是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她表示,希望用炙熱真心為鄉村振興發光發熱。把群眾心聲帶上全國兩會,更好地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這是她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做扎根鄉村振興鄉村的一顆“釘”,是她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初心和堅定的追求。 在鄉親們眼里,她是大家眼中的“拼命三娘”,除了積極履行全國人大代表的責任,創新培訓形式,讓大家成為網絡直播“帶貨達人”,她還時刻將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傳遞給老百姓,傾聽群眾意見后提交代表建議,推動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說起魯曼,陳甲村村民都打心眼里佩服她。作為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多年來,魯曼通過網絡、走村入戶搜集民意,提出多個涉及返鄉創業、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的意見建議。魯曼說,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她提出的建議還是與鄉村振興相關。 作為投身鄉村建設的“歸巢者”,魯曼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為家鄉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更好地“引鳳還巢”建設家鄉。 在農村人才培訓中,農產品電商直播是魯曼特別看重的內容。她坦陳,當前市場最缺的其實是好的供應鏈。很多農戶只知道怎么生產好的農產品,但卻不太了解各種電商平臺的規則,不知道如何實現和市場的有效對接。有了好的供應鏈,才能夠把好的產品直接傳遞到客戶的手里,讓客戶實現所見即所得。農產品電商直播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像我們現在銷售的大閘蟹,只需要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實現全流程溯源。未來鄉村的發展一定是人才和產品的結合。現在我們也在推進共享農莊,設立好物分享聯盟,希望利用電商直播平臺,把更多家鄉的好產品宣傳好、推廣好。”說起下一步的發展,魯曼話語里充滿期待。 展望未來,魯曼信心滿滿,她表示,將會永遠扎根農村,奮斗在鄉村一線,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認真履職盡責,示范帶領村民發展現代農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通過培訓學校,培育更多省、市、縣級鄉土能手、鄉土“三帶”人才,吸引和助力更多有智慧有情懷的“領頭雁”一起在鄉村奮斗,振興鄉村,建設好美麗的家園,讓鄉村千家萬戶的小夢想與國家發展的大圖景交相輝映。

編輯:海洋